股票代码cccsss

导航

亚马逊和SHOPLINE合作平台王者垂涎独立站市场

来源:智慧零售    发布时间:2025-04-13 16:41:50

  Buy with Prime旨在向独立站卖家开放2.3亿Prime会员流量池、亚马逊多渠道物流服务和支付结账体验。

  4.与亚马逊合作后,SHOPLINE某专注高品质音频产品的3C商家实现业绩明显地增长,购物转化率提升达350%。

  5.未来,亚马逊将继续与SHOPLINE打通站内信任体系,提高花了钱的人品牌的信任度,从而增加转化率。

  “通过SHOPLINE的Buy with Prime应用,我们将亚马逊高效配送和库存管理优势带给中国品牌。”亚马逊全球副总裁、Buy with Prime和亚马逊多渠道配送业务负责人Peter Larsen表示,“通过帮助商家管理他们在美国的库存,并扩大他们对Prime会员的触达,这个应用将为SHOPLINE商家开辟跨境增长新机遇。”

  这位Buy with Prime业务掌舵人,曾历任亚马逊设备部门副总裁、运输与交付技术部门副总裁,能够说是对亚马逊设备产品、物流业务最熟悉的领导者之一,这对于Buy with Prime在生态合作层面提供了天然的亚马逊资源拉通优势。

  随着电商竞争日益激烈,亚马逊在全力寻求新的市场增量。继与TikTok达成流量联盟、亚马逊App 测试跳转品牌独立站功能,这家零售巨头近日再曝重大动作 —— 与SHOPLINE 达成战略合作。

  品牌工厂了解到,亚马逊Buy with Prime功能已全量上线SHOPLINE,全球商家都可以在SHOPLINE店铺中应用Buy With Prime,首次突破了以往仅限美国主体主体使用的限制。

  Buy  with  Prime是亚马逊推出的一项DTC服务,旨在向独立站卖家开放2.3亿Prime会员流量池、亚马逊多渠道物流服务、支付结账体验。使用 Buy with Prime 功能,商家能在自己的网站上提供 Prime 购物选项,借助Prime快速、免费的配送服务以及深受买家喜爱的结账体验,大幅度提高买家转化率。

  亚马逊内部很看重Buy  with  Prime的拓展,为此不惜倾斜大量资源进行扶持。品牌工厂独家了解到,去年Prime Day期间,亚马逊专门开设了Buy  with Prime版块,消费的人在站内点击商品链接,就直接跳转到独立站上结算,参与测试的142个品牌商家,活动日的订单量平均增长了8倍。

  对于中国跨境商家而言,此次SHOPLINE和亚马逊Buy with Prime的合作是历史性的一刻——中国主体的独立站卖家,首次能够享受来自亚马逊平台的流量、会员体系、物流和服务,更大层面上,这一里程碑合作或将重塑独立站与亚马逊在跨境电子商务的整体格局。

  美国的电商格局,平台电商与独立站大致各占一半,亚马逊已经牢牢占据平台电商的消费场景,市场占比高达80%,想要再上层楼,把业务延伸至独立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一方面,即使是亚马逊,也难以覆盖全品类产品与全流量渠道,TikTok Shop、Temu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迅速抢占了一部分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此前亚马逊首席执行官也表示,亚马逊的在线零售业务正面临着来自Temu和SHEIN等主打低价零售商的正面挑战。

  出海四小龙快速攻城略地,亚马逊增速承压,主导地位深受威胁。2024年初,Temu就定下了全年GMV实现600亿美元的目标;TikTok Shop 在2024年全球GMV 超 33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一倍(2023年为200亿美元);阿里海外电商板块是850-900亿美元的目标,包括速卖通、Lazada两个主力业务;SHEIN在2023年完成了450 亿美元销售额,2024年目标向630亿美元发力,同比增长40%。若以上描述的目标均达成,四小龙2024年 GMV 综合将达2270亿美元,逼近亚马逊线%,尽管实现了增长,但是增速已经落后于大盘。亚马逊首席财务官早在2024第二季度的财报会议中指出,北美市场的收入增速略低于预期,主要是消费的人转向低价商品导致平均售价(ASP)下降。

  当品牌在亚马逊上做到某个细分品类的头部时,为了打造品牌形象,实现品牌溢价,以及积累更多的忠诚用户,势必会大力推动独立站的建设,将交易引导至自己的独立站上。更有平台商家直言,亚马逊让我成功,也让我焦虑。品牌工厂与不少商家沟通后,后者不约而同感慨,平台是横亘在品牌和用户之间的一座大山,品牌难以与用户建立直接互动和连接,更没办法真正地沉淀和拥有“用户”资产。

  亚马逊意识到了不能囿于过去的发展模式,开始打开建设多年的生态体系,开拓商业版图的边界,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触角,自然就是独立站。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亚马逊全球Prime会员数量已高达2.3亿,其中美国约1.4亿,占美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可以说每个美国家庭都至少有一个Prime会员。并且该客群都是复购率与客单价高的优质用户,一项数据显示,Prime会员每个月在亚马逊上消费的金额约为230美金,这是Temu、TikTok等平台和独立站都望尘莫及的。

  同时亚马逊在美国还有着无人能敌的仓储和物流系统,本地仓数量超越220个,包括FBA站内仓与MCF站外仓等,消费者下单后最晚48小时内就可以收到商品。2024年度亚马逊会员订单中,已有超90亿件商品实现当日或次日达,这是创纪录的配送速度——这是亚马逊过去18年,持续投入上千亿美元的结果。

  经营独立站最主要就是两大痛点,其一为流量,商家需要从0开始积攒流量,花费巨资从外部渠道引流获客;其二则是配送,需要商家全权接手物流配送环节,显然,这两方面正是亚马逊所擅长的,如果能取长补短将是双赢的局面。

  为此,Buy with Prime应运而生,通过Buy with Prime,亚马逊将自己在物流、会员上的积淀,分享给独立站卖家,从而获得站外的服务性收益,形成平台+独立站的电商全流量渠道生态闭环,最终实现商业版图的再扩大。

  去年12月底,亚马逊于南京举办了第十届跨境卖家峰会,正式揭晓了2025年的业务战略重点——创新助力、机遇拓展、本地赋能。其中 Buy with Prime 肩负为品牌提供全链路提升的使命。

  从展示Prime标识提升品牌可信度推动转化下单,高效准时的订单配送预测直接提升转化率,小助手全天候服务确保流畅体验,再到参与如Prime Day旺季大促和社会化媒体广告精准引流,每个环节紧密衔接,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无缝购物体验。此外,多渠道配送(MCF)集成与客户关系管理功能,进一步帮助品牌优化运营、建立长期客户关系,促进复购,形成完整的销售增长闭环。

  就在上月底,全球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宣布为其品牌官网(和品牌App(Adidas App)正式接入亚马逊 Buy with Prime 服务,将为美国 Prime 会员带来更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项目将于今年内正式启动。

  此举标志着阿迪达斯在电商领域的又一次创新尝试,也反映出亚马逊 Buy with Prime 服务对大型品牌的吸引力。通过与亚马逊合作,阿迪达斯能借助亚马逊的平台优势,扩大在线销售经营渠道,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从而进一步巩固其在运动用品市场的领先地位。

  但从商业模式来说,Buy with Prime有着强大的生态优势,连通之后,Prime会员有了更多优质商品可供选择,平台卖家可以借势拓展独立站业务,独立站商家则能获得更加多的流量以及便捷的物流服务。多赢的局面推动商家用脚投票,2023年8月,Shopify允许站内部分卖家添加Buy with Prime功能,三个月后,向所有卖家开放了Buy with Prime应用。

  但诸多门槛的设置,让大部分中国跨境卖家无法享受这波红利。比如,商家需要是美国主体,并有充分纳税记录等资格要求;商家需要把shop pay绑定amazon pay;此外,不支持Prime和非Prime商品同时结账,使用户的实际购物体验不佳,转化率远不及预期。

  据品牌工厂了解,亚马逊与Shopify合作后,就在中国组建团队推广客户,前期接触了几百个商家,他们几乎100%有兴趣接入Buy with Prime,但最终只有10%左右符合条件。

  如果Buy with Prime做不了中国卖家的生意,几乎就废了大半。一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亚马逊上的卖家超过5成来自中国,FBA仓里面有大约72%的货物是中国卖家的,可见最适合Buy with Prime的正是中国跨境卖家。

  这成了围绕在亚马逊头上的亟待解决的难题,自然亚马逊需要在中国区域寻找更能代表中国商家利益的合作伙伴,SHOPLINE进入了亚马逊的视野。

  据了解,此次SHOPLINE上线Buy With Prime功能,解决了之前的几乎所有影响中国商家使用的门槛和技术问题:

  亚马逊官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接入了Buy With Prime的独立站商家,购物转化率平均提高了65.8%,销售额提升达55.2%。

  品牌工厂获悉,SHOPLINE 某专注高品质音频产品的 3C 商家,在主力产品上线 Buy with Prime 功能后,仅一个月内实现业绩显著增长。

  这充分证明了Buy with Prime 与 SHOPLINE 的强强联合,能够为中国跨境商家带来立竿见影的增长效果,更高效地利用亚马逊的资源,释放巨大的商业潜力。

  近年来,亚马逊越来越不像一家电商公司,而是成为向电商卖家提供各种服务的基础设施企业。2024全年财报披露,核心电商零售业务仍以38.7%的营收占比稳居基本盘,但增速放缓态势明显。反观新业务增长点,第三方卖家服务收入五年激增190%至1,561亿美元(占比24.5%),与广告业务(562亿美元/占比8.8%)共同构成第二增长曲线。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两大服务型业务合计贡献率达33.3%,较五年前提升超15个百分点。Marketplace Pulse预测,若保持当前增速,第三方服务与广告业务合计收入将在三年内超越自营电商业务。

  Buy  with  Prime在强化这一印象,其本质上就是为独立站卖家提供的一项服务,包括广告、物流乃至信任背书等方面。

  品牌工厂了解到,下一步亚马逊还将与SHOPLINE充分打通站内信任体系,不单单是连接亚马逊会员体系、展现Prime标识等,还有让卖家独立站内的SKU,可以直接引用亚马逊的评论,这将进一步提升花了钱的人品牌的信任度,从而增加转化率。

  在广告上,亚马逊已超过谷歌,成为全世界第一大电商广告的服务提供商。2024年,亚马逊广告业务的营业收入达到562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了92亿美元,增长率为19.8%,能预见,未来几年亚马逊广告业务都将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并且亚马逊还在扩大广告的客户群体,据品牌工厂了解,亚马逊开放了独立站,在亚马逊站内打广告的通道,而条件自然是这些独立站需要接入Buy  with  Prime。亚马逊把一部分站内流量导向站外,用平台养活独立站,借此挖掘出流量更深层次的价值。

  在物流上,亚马逊建立了无与伦比的物流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之大,根本不是其他任何公司能够复制的,这让亚马逊的物流配送,已经优于UPS或联邦快递等专业公司,更快的送货速度,是亚马逊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物流是重资本投入,需要规模化来减少相关成本,使用者越多,亚马逊成本越低,利润率就越高,Buy  with  Prime正承担着扩大使用亚马逊物流卖家数量的使命。联博投资公司(Alliance Bernstein)首席投资官吉姆·蒂尔尼(Jim Tierney)表示,Buy  with  Prime将“进一步提升物流网络利用率,来提升利润率。”

  亚马逊建立了最好的平台与物流,拥有最大的电商流量,然后将其作为服务提供给第三方公司,当使用这一些服务的卖家越多,亚马逊的流量分发与物流应用效率就越高,利润也随之持续增长,能预见,构建平台+独立站全流量渠道,将整个电子商务行业囊括进自己的生态中,将成为亚马逊未来的长期战略。

  在此过程中,Buy  with  Prime作为连接独立站的唯一通道,无疑将扮演着重要角色,扩大亚马逊生态的同时,也整合更多资源为跨境卖家带来更好的服务能力,如此次亚马逊和SHOPLINE的合作,将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品牌出海开辟新的增长道路。